刑事案件中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量:3135

经法院审理查明:     

2005年8月到2007年3月期间,上诉人姚某文与同案人苏某1、陈某2、宋老板(均另案处理)等人,利用深圳市来料加工企业科研家具厂(简称科研厂)办理的《深圳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手册》《加工贸易手册》《加工贸易合同报批手册》,倒卖夹板等保税家具料件。苏某1负责从香港运输保税料件到科研厂,之后在国内销售。为达到海关合同手册核销平衡,一方面陈某2指使他人从国内购买料件,组织工人生产家具成品出口香港;另一方面苏某1将莫某装饰工程公司(简称莫某公司)使用国内料件生产的家具成品用科研厂的合同手册申报出口。姚某文系苏某1女朋友,负责报关事务,聘用兼职报关员彭某,指使其侄女姚某2填报电子口岸申报,提供科研厂的电子口岸清单、合同手册等资料和科研厂公章给彭某办理海关报检报关手续,姚某文本人负责结汇。

案发后,姚某文一直潜逃,直至2018年6月13日被海关缉私分局抓获。

经计核,苏某1、陈某2、宋老板、姚某文等人利用科研厂的手册走私海关监管保税货物,偷逃应缴税款人民币2321957.67元。

 

争议焦点:

上诉人姚某文上诉提出:1.一审庭审未对证据“南头海关在2007年3月30日对常平建材城27-28号搜查时搜到相关单据一批”质证,系程序违法。2.本案证据不足。涉嫌走私的货物偷逃税款海关核定证明书系在没有公司账目的前提下出具;在没有查明苏某1、陈某2、宋老板等人身份及获利情况下认定其犯罪;

 

法院认为:

经查,一审庭审已对证据“南头海关在2007年3月30日对常平建材城27-28号搜查时搜到相关单据一批”举证、质证,审判程序合法。

张严锋走私犯罪辩护律师团队提示: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三条规定 法庭质证原则即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但法律和本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我国刑事立法规定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讼、作出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都要求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诉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罪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结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本案中,上诉人姚某文提出庭审未对搜查到的单据进行质证以及涉嫌走私货物的偷逃税款核定证明书系在没有公司账目的前提下出具。对该2项上诉意见,判决书未进行具体解释,仅陈述已经 举证、质证。基于刑事证据涉及定罪量刑 ,为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应对保证定案达到确实充分。                                                                                                                  

整理:上海峰京律师事务所 张严锋 耿雪原